沒有根,哪有樹,沒有父母哪有我們,沒有祖師,師尊,師母,老前人,前人的慈憫宏愿,那有今日祥和的修道,學道環境。

曾經聽前輩點傳師們講到一段有關文慈菩薩及德慧菩薩的美談,她們之間那份同甘共苦,患難與共,互助互愛的精神,真是世間少有而美德可傳!

當初老前人,前人輩等來台灣開荒時,沒有一個不是披荊斬棘,備受艱辛,加上言語不通,經濟拮据,辦道非常困難,然而大道無情,真火煉性,層層魔考,無日或停,甚至天降官考,災禍重重,連老前人,前人等皆一一被政府抓去蹲監牢獄。文慈菩薩李前人,與至德大帝祈前人,大德真君劉前人,承恩大仙張前人及于峻德先生五人也同被抓去,前後整整關了一百天即後來所謂的「百日牢獄」。而五位前人中,只有文慈菩薩是坤道,原本體質就較弱的她,怎經得起牢獄的折磨,不久便生重病,痛苦呻吟,政府怕出人命,便請人保釋出獄,尋醫救治,出獄時,文慈菩薩已是奄奄一息,十分虛弱,並且幾乎排泄失禁,無法起床。當時老前人已困難到三餐怕有問題,如何敢想醫葯費?只歎著氣說:「看她的造化吧!」這時同住在一塊的德慧菩薩,心存不忍,無限慈悲,便自動負責照顧李前人,不但日夜悉心照顧,並且親自一一為之料理大小便及三餐、衣物,足足半年時光,無怨無悔,這份患難中流露出的真情至愛,感動得文慈菩薩,點滴銘記在心頭,從此一份深情自然緊緊地繫在彼此心中。

後來德慧菩薩親述:「那時生活艱難,食物不易得,我苦得一個橘子也從不忍心自個兒吃,一定等她回來,一人一半才吃。」這雖是一段短短的話語,但多少真誠,深邃的情誼,盡在其中,民國七十二年文慈菩薩成道,出殯時,發生了一段極其感人的小故事,即移靈的時間將至,數位抬靈柩的人員一齊抬起,可是怎麼抬也抬不動,一直等到德慧菩薩來到,聞此,立刻對著文慈菩薩說:「妹子!起靈吧!」說也奇怪,就這樣一聲輕輕的呼喚,靈柩立即順利啟動,安祥出殯!若非二老彼此間恩深義動真情相繫,何能如此啊!

如意之道

如意如意,人有人意,我有我意,合乎人意,恐非我意,合乎我意,恐非人意,人意我意,恐非天意,合乎天意,自然如意。

道場倫理從佛規入手,禮門義路是佛規的實踐。前輩大德是修道辦道兼顧,見道成道,互助合作,頗有古聖先賢禮運天下的道風,「見道成道」就是辦道人的規矩,是團結精神的表現,沒有私己的立場,沒有領地,勢力範圍和後學,也不去拉別人的後學,一道同風。

規矩是道場所看重的,佛規禮節就是修道人的規矩。分真假、辨正邪,靠的是規矩,白水老人說:「邪教都是從真道出來」,一念貪心入邪,欺師滅祖的事,都做得出來,真修實煉的人,是抬頭看老中,低頭看眾生罷了,白水老人為修道人立的規矩之一是

  1. 不做生日:修道人沒人情應酬
  2. 尊師重道:一輩子做師尊師母的弟子
  3. 無始無終的悲願:不慕人爵,不受天爵,至誠無息

活佛恩師慈訓:

入佛門的第一步,從打毛巾開始學,人在人世間,難免會有驕傲之氣,如果修得像仙佛一樣肚量那麼大的話,你得要先低心下氣,所以打毛巾的時候,不管你對什麼人你也得笑,對任何人你也一定要鞠躬,雖然有的人,你跟他鞠躬,跟他打毛巾,有的人根本就不理你,可是你得要曉得,做人不能「挑」

  1. 不能挑食,什麼東西都是有營養,都得吃,有的人會覺得吃素沒有營養,那是因為你自己挑食
  2. 不能挑別人的毛病,雖然人家對你不理不睬,可是你也得低心下氣
  3. 不能挑工作,所有的機會都是鍛鍊自己的機會,不能挑

人的心要學著像大海一樣,人世間如果沒有像大海一樣波濤洶湧的話,人就不會一直的往前看,只會為自己而著想,修道的路上也像大海一樣,有時波濤洶湧,人得要跳過這個波濤,像在滑浪一樣,如果你跳過了,你這一劫就通過了。

把自己的愛化大愛,把別人的兄弟姐妹當做是你的兄弟姐妹,把別人的父母親,當做是自己的父母親,不然你在修道的旅途中,跟誰曾經嘔過氣,你得要現在放下這個心,好好的尊重人家,人是你非你讓之,人非我是我容之,這樣子才有辦法達到世界大同,你讓我我讓你,當然這道場就呈現一片祥和。

從為師我請中命到下來這凡間,這段層層的過程,是多麼艱辛,為師我不怕艱辛,一次一次的臨壇地只要看徒兒們能成長,就是為師我的快樂,有時候人不能強求,人意可為,天意不可為,今個你們自覺了,要覺他,為師不在的時間,點傳師就好比為師我一樣,不管是年紀大的點傳師也好,或者是年紀輕的點傳師也好,為師請你們幫幫忙,替為師我多照顧點傳師,今天沒有點傳師也沒有徒兒你們,今後沒有仙佛指引,得要自己鼓勵自己,沒有前賢的勉勵要自己再奮起,人生的緣份是短短的。

好好的為道犧牲奉獻,修道是延長自己的慧命,辦道是增加自己的智慧,如果徒兒自不知道辦道的真義,不知道修道的意義,到頭來只是白修一場。

四海之內皆兄弟

仙佛云:

道怎麼說都可以,不離一點真理

心怎麼想都可以,不離良心天理

人怎麼做都可以,不離綱常倫理

尊卑長幼的標準,要怎麼區分呢?顏子云:年長以倍則父事之,十年以長則兄長之,五年以長,則肩隨之。佛說四十二章經云:對於年紀大我的人,看待之如父母,年紀同我的人,看待己如兄弟姐妹,年紀小我的人,看待之如子女,要緊的是以直心渡化成全莫起雜念不正的心,四海之內皆兄弟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成交高手-吳月燕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