公告版位
目前分類:佛堂 (20)
- Oct 27 Sun 2013 14:12
身體對您發出的警告!太重要了!請你一定要看!
- Mar 26 Sat 2011 16:14
修辦道七要則
修辦道七要則 施公慶星前人大德
我們在修道與辦道過程中,並非完全順綏,有個人的、團體的、社會的各種困擾存在;但只要秉持誠心,做到下列七則,便可以迎刃而解,因此,這修辦道七要則,值得我們參考:
- Feb 28 Mon 2011 21:07
至德大帝慈訓- 有錢難買
物質文明的發展,為人類帶來了許多境界,同時也刺激在物慾上追求,生活在這樣的情境中,大部份的人都會認為,買到想要的東西,是值得嚮往的事。但是,我們有沒有想到,我們是否失去了金錢買不到的東西。
一、錢買不到真誠的友情……友情必須付出誠意去贏得。
- Feb 27 Sun 2011 21:02
至德大帝慈訓-十要得
- Feb 26 Sat 2011 20:59
渡人方法
- Feb 25 Fri 2011 20:54
道務為何不能宏展?
活佛恩師慈悲:「辦道要有什麼條件呢?一合作、二開創、三培育、四關愛、五守成、六整齊、七團結、八專心、九精神、十信心。」又云:「『共識』就是一種藝術,徒兒如果想擁有藝術的細胞,就要給自己機會。就從現在開始 │肯定自己、培養藝術的心。要能與身旁的人、事、物和睦相處,容納每一個人對你的意見,如此,是不是就沒有爭吵?沒有爭吵,自然就會顯現和諧之氣。」淨名經云:「直心即道場。」那個不思善、不思惡的清靜直心,有了這個直心,才能顯現和諧之氣。
道務之所以會萎縮、散漫,絕對是道場上某些人的「直心」出了問題、和諧之氣被破壞了,以人心替代天心,以人意替代天意,忘了自我反省,忘了修辦道某些很重要的要素……,渾然忘了「道」是老天再掌權,而不是人能掌權的。以下歸納了幾點道務不能宏展的因素,以為省思:
- Oct 28 Wed 2009 16:44
求真好
白水老人慈語:人為什麼要求道?
為了要追求生命的究竟,生活的根源,使自己怎樣的生才生得有意義,怎樣的活才活得有價值,因此必須研究追求生存的真理,和生活的方法,追求生存的真理,和解決生活的方法,簡而言之曰:「求道」
- Oct 26 Mon 2009 16:39
佛祖與菩薩
- Oct 22 Thu 2009 16:26
胸懷千萬里
有一部「老女人經」記載了一個年老的女人向佛陀問法的故事。有一天,一位貧窮的老女人來到佛陀面前向法陀頂禮後說:「我想要問一些問題,不知道可不可以?」佛陀說:「好呀!你可以問任何問題。」
老女人問說:「生從何所來?去至何所?老從何所來?去至何所?病從何所來?去至何所?死從何所來?去至何所?色、痛、癢、思想、生死,識從何所來?去至何所?眼、耳、鼻、口、身、心,從何所來?去至何所?地、水、火、風、空,從何所來?去至何所?」
- Oct 21 Wed 2009 16:21
情真意深
沒有根,哪有樹,沒有父母哪有我們,沒有祖師,師尊,師母,老前人,前人的慈憫宏愿,那有今日祥和的修道,學道環境。
曾經聽前輩點傳師們講到一段有關文慈菩薩及德慧菩薩的美談,她們之間那份同甘共苦,患難與共,互助互愛的精神,真是世間少有而美德可傳!
- Oct 20 Tue 2009 16:06
緣與命
說到緣很自然就會想到一句話,有緣千里來相會,無緣對面不相逢,或者說:緣份到了沒有?有沒有緣份?做人要惜緣,要廣結善緣等等的話,也有一首詩說:「天雨雖大不潤無根之草,佛門雖廣難渡無緣之人。
佛並不是萬能的,佛也有三種不能(元珪禪師云)
- Apr 16 Thu 2009 19:47
地獄不空誓不成佛
佛陀住世時,有四大菩薩協助應化人間。這四大菩薩分別是:大智文殊菩薩、大行普賢菩薩、大悲觀音菩薩、大願地藏菩薩。直到佛陀滅度後,他們還是本著那分悲智願力,不斷在人間顯跡,救度眾生。
在中國有十分著名的四大名山,即五臺山、峨嵋山、普陀山、九華山;這四座名山就是四大菩薩在中國顯跡、度化的道場。
- Apr 07 Tue 2009 16:28
南極仙翁慈訓-月亮慈悲度世人
- Apr 03 Fri 2009 14:16
人面瘡的故事
在唐懿宗時,有一位和尚叫知玄,他的法號叫悟達,他的德學兼優,無論是德行或學問都很好,而且嚴持戒律,有一天在京都(長安)遇到一位比丘,這位比丘身染重病,身上長很多瘡,很臭,每一個人從他身旁走過時,都掩著鼻子,很不願意接近他,當然也沒有人照顧他,但是悟達和尚並沒有討厭他,反而照顧了他好幾個月,又醫治他,經過一段很久的時間,比丘的病好了,要離開以前對悟達說:你若有困難可以到四川彭州的九隴山找我,那個地方有兩棵參天的松樹,講完後就離開了,在唐懿宗咸通年間,知玄因為佛學很精通,德行很高,戒律很森嚴,因而被皇帝選為國師,稱他為總教沙門,也就是管全國佛寺的和尚,地位很高,權勢很大。皇帝又請他在京都安國寺當主持,對他很禮遇也很尊重,有一天,有人進貢一個沈香寶座給皇帝,那是一件寶物,皇帝看了很高興,就送給悟達和尚,國師把它收入後很得意,不久國師的膝蓋上生一個瘡,這個瘡很奇怪,有眉毛、眼睛、鼻子、嘴巴,能說話也會吃肉,當他餓的時候,就叫知玄拿肉給他吃就好了,若不給他,就痛得入骨,非常痛苦,皇帝看到這種情形,就調動全國最好的醫生來替他醫治,那一些醫生看了之後,都搖頭說:這我們連看都未看過,連聽也未聽過,此時國師非常的痛苦,他也知道這是一種冤孽病(在人間醫不好的,大部份是冤孽病,所謂真病無葯醫,而假病是由自己生活起居不小心引起的,可以用葯物來醫治)最後才想到當時那位比丘要離開時對他說的話,因此自己打點了一些行李,去西蜀的九隴山,真的在九隴山看到兩棵參天的松樹,那時知玄在很痛苦之際,心中有一安慰,心想這下可以得救了。來到兩棵松樹前面,看到一
間很大的寺廟,這時那位比丘已經站在那裏等他了,兩人見面非常高興,知玄就問比丘:我不知為什麼在腳膝蓋上長了一個人面瘡,非常痛苦,你不知有什麼辦法,可幫我醫治?比丘說:沒有問題,在這座山裡有一泉水,等一下我叫人帶你去洗一洗就可以好。知玄聽了以後很高興,之後知玄來到泉水旁,雙手捧起泉水要洗的時候,人面瘡又說話了,且慢!你知道我是誰?知玄聽了很生氣的說:我管你是誰?你為何要這樣的纏我,讓我這麼痛苦,人面瘡又說:你是漢朝的袁盎,而我是漢朝的大臣叫晁錯,我當時被皇帝砍頭的情形,難道你忘記了嗎?知玄聽了以後說:我那會知道,不過歷史我曾看過。(大凡當大官或大修行人,書都看得很多)所以知玄對他講,這一段袁盎害晁錯的歷史我看過,但是我那知道你當時的痛苦?我也已經忘記了,人面瘡說:當時為了你奉知皇帝,使我被皇帝砍頭的痛苦,我到現在都還沒有忘掉,從那時我就形影不離地跟著你,到現在已經有十世了,無奈你十世為僧,而且戒律森嚴,所以我無法索命。現今的天子賜你沈香寶座,在這之中